《給予: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》1,000 字重點心得筆記
在閱讀《給予: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》後,我深刻體會到「給予者」與「索取者」的區別不僅關係到個人成就,還深刻影響著人際關係和職業發展。這本書不僅提供了大量實證,還深入探討了如何平衡個人與集體利益,並真正理解給予的真諦,這對我來說是一次深刻的學習和自我反省的機會。
本書《給予: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》假設一般人在面對施與受的態度上,區分成三種類型:
- 給予者(喜歡給予勝過索求)
- 互利者(你對我好我才對你好)
- 索取者(喜歡索求勝過給予)
並調查收入分佈,發現社會上金字塔底層的人多是「給予者」,但在社會最成功的那一小群人竟然也是「給予者」(WTF!!!???),為甚麼會造成這種差異,本書給出了解答。
如果說卡內基訓練法說明了給予者觀念,本書則是用實驗和理論給與了支撐。
作者用了大量的數據和例證來說明「給予者」來達到的成就遠超乎我們原來的想像,以賽局理論來說,「索取者」可能會再『一次賽局』成為最大贏家,但在『重複賽局』中「給予者」卻能成為最後的贏家,並且在現在「資訊流通快速」和「團隊合作的必要性」的趨勢下,「給予者」在各方面的成就越來越傑出,成功的速度也越快。
(像前幾本書看到的「維珍航空的布蘭森」就是作者定義的「給予者」,賈伯斯跟貝佐斯是不是我就不知道了,倒是比較像「索取者」。)
但為甚麼有些「給予者」卻落入金字塔底層成為最大失敗者呢?
作者在嚴謹的研究後,說明了「給予者」需要二個武器來避開陷阱:
其一是維持動力不喪氣的方法(貢獻比原來更多並得到回饋),其二是在談判時把自己想成是中間人(為別人爭取福利)。
老實說近年來商學院雖然強調團隊合作,但應該很多人還是能夠感受到強烈的競爭氛圍。
至少就我個人來說,在我成長的過程,我想盡辦法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強,曾有一段時間我認為成功者的定義就是要讓自己強大(即使鋒芒壓過別人也是必要的)。
但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心裡卻總是覺得不太舒服,雖然我的確越來越懂得怎樣讓自己表現的更亮眼,卻總覺得有某一部分聲音告訴我不太對。
作者告訴我們,如果你天生就是一個樂愛奉獻的人,那你就去做吧。
很多「給予者」在現今強調零和遊戲的社會,刻意壓抑自己,害怕自己不符合成功者的定義,但作者嘗試透過本書,重新發現,也重新改寫成功的定義。
但作者也強調,『若你把給予當作成功的手段,長期下來你可能還是並不會成功。』
如何應用?
在收入上來說論成就,給予者要馬大贏,要馬大輸。
查理蒙格:「避開你會死去的地方。」
所以知道怎樣的狀況會讓給予者陷入失敗,
就是給予者的致勝之道,甚至是勝過其他類型的人格者。
為甚麼有些「給予者」卻落入金字塔底層成為最大失敗者呢?
重點就是要找出價值感,要盡可能讓自己在能夠得到價值感的領域付出,這是給予者的動力來源,如果失去了就要非常小心,趕快換領域。
除此之外,給予者也不該害怕爭取自己的利益,只要找出跟利他的連結點,給予者就能夠更心安理得的去索求自己該得的部分,取得成果!
不管怎麼說,我覺得這本書的確讓給予者找到堅持的理由,以及致勝的方向。
只要避開陷阱,給予者其實擁有比想像中更大的能力,在網路社群時代,這種影響力擴散的速度更是可怕!
一起讀經典
博客來購買連結:給予: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
TAAZE 購買連結:給予: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